2012年12月21日

科學玩具-化學-化學發光


玻璃工藝之美一磷光蘋果

小孩子喜歡會發光的玩具,可能是因為她們的學習本來就來自於環境的刺激,而聲音與光就是最直接的學習途徑。但是到了一個光線較弱的黑暗環境之中,如果這時有個可以發光的物體,例如自然界的螢火蟲冷光,人工製造的磷光球、夜光塗料與鬧鐘擺飾等等應用,有時候而以提供慰藉,但更多時候是讓人好奇著迷的成分居多。
文具店所販售的螢光印章組和擦得掉的重點螢光帶

而其中一種在黑暗中令人喜愛的光源,就是充滿著神秘液體的螢光棒。這些管中的化學藥品的發光時間只有幾個小時至一兩天不等,端視環境溫度而異,而且是一種不可逆的化學反應。之所以談到溫度,是因為泡在熱水的高溫中會使反應加速,螢光棒雖然看起來亮度增加,但反應時間減少,所以不會持續很久;但如果泡在冷水中,會降低發光程度,也會稍稍延長反應時間。其實很簡單,因為反應物的量是固定的,就好像同樣是一桶油,飆快車急著當趕死隊和那姑勒蛇的耗油量是不一樣的。

當具有彈性的塑膠管被曲折時,同時也會聽到小玻璃管被壓碎的聲響。搖一搖之後,內部的兩種化學成分相互混合,化學光芒便會被釋放出來,這就叫做化學發光,能量的來源就是依靠化學反應所產生的。也就是說,化學發光的機制是將化學反應所釋放出的能量直接轉換成為光能。
整個反應過程十分複雜,基本上是包覆在玻璃管內的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將草酸二苯酯(phenyl oxalate ester)氧化形成過氧酸酯(peroxyacid ester)和酚(phenol),而過氧酸酯則會分解形成更多的酚,並在過程中產生一個高能量的中間物,這個中間物在分解時,再把能量傳遞給螢光染料,這個過程稱為「受激」。激發態的螢光染料(fluorescent dye)不安定,會藉由放出光的方式回到穩定的基態,這就是其發光原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