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5日

研習紀錄-動態教學演示分享(2011物理教學與示範研討會)


知性之旅的安排是以往各屆研討會所沒有的,只不過週六當日遊客眾多,大小車輛擠爆遊客中心和周邊道路,連上個廁所都要排隊,所以原本安排到燕子口的行程臨時取消。直接來到了著名的砂卡礑步道,走下了螺旋狀的階梯,在步道魚貫前進。
從這裡下去樓梯往步道前進,其實牌樓高度也只比人高一點點而已
沒有被過度破壞的鬼斧神工仍舊是迷人之處

途中和夥伴們討論所承接的工作坊成效和可以修正、改進的地方,負責支援「電磁感應教學」工作坊的夥伴一致認為有必要採取「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的策略,寧可活動少但概念要清楚,有十數位工作人員支援這個工作坊,但教授們下海支援材料的發放、夥伴們像喝水鳥般的支援焊接作業、時間的分配及流程的流暢度都是可以事先溝通、再斟酌的地方,以免成為「做不完工作坊」或「不用做工作坊」。
動態演示教學的兩大實作物品-科學玩具-磁學-磁轉玩偶和立體方塊
有別於以往的、其他場次的教具演示秀,我們希望同好們能帶一些成品回去

第三天由邀請演講揭開序幕,但重頭戲在於接下來的動態演示教學,因為這必須要是精銳盡出的地方,所以沒辦法全程聽完,就得離席準備閉幕前的大秀。在整場活動中需要把和主題相關的十八般武藝全部秀出來,因此像蔡振明老師帶來秀的能源教具模組可以說是一拖拉庫。當科學論壇的夥伴們和我在停車場下車準備時,看到隔壁蔡老師的東西鐵定搬不完,紛紛伸出友誼的援手,一人一箱地扛上樓梯。

其實能在這麼遠的研討會出現已實屬難得,若能看到熟悉的人真有他鄉遇故知之感。論壇夥伴和蔡老師或是虎尾高中的羅老(羅榮裕先生)早就認識,在各自的場子開始前也先互相交流觀摩,畢竟我們不是像野台戲般來互相對陣拚場子的,而是想要把團隊或個人研發的一些東西透過這個場合推廣給更多人知道,所以在動態演示教學開始(=沒有空)之前,正是講師群交流的時候。
許多科教同好對於自己沒看過的素材、沒想過的整合方式大感好奇
對於引起動機這部份,可說是非常成功,帶回去之後就是看個人功力的發揮了

為動態演示教學所準備的餐點(依上場順序)有王德麟老師在部落格中早已分享的兩顆、三顆甚至是四顆的科學玩具-磁學-靜磁的平衡與振盪闖關挑戰、科學玩具-磁學-磁轉玩偶發展史的介紹與實作、科學玩具-磁學-磁來運轉好運到(魔術棒版本),還有張一州老師對於立體方塊的研發分享以及謝老師多層膜干涉的魔眼、光柵教具演示以及閃亮胸章大放送,讓大家在最後一個活動中滿載而歸。
閉幕典禮後所有論壇夥伴共同合影留念,小朋友也是最佳助手哦
研討會結束不代表各奔東西,而是期待傳送出去的小小火花能在各地被引燃

回程途中,泡泡龍老師開玩笑地表示他偶爾會感受到有其他科普推廣團隊成員銳利的目光刺向他的後背,而不是崇拜的眼神哦!他也表示承接工作坊來分享教學創意不是要讓人家知道我們有多厲害,而是希望在教授們、老師們,甚至是在學學生們的心中埋下種子。四十多歲的他傳給我們這群三十多歲的,三十多歲的我們要吸引更多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投入這一塊科教園地,以交流為本,提攜後進而非雄霸一方。
相隔一個星期後,大家仍聚在一起討論立體照片與3D Viewer的研發和創見
也偶然發現部落格中分享的點子未經徵詢同意就被寫在某家出版社的行銷配套中

實研討會這種場合是潛水的高手取經的地方,當然也包括幫出版社撰稿的老師,有的熟面孔也都只是來吸收,將別人的看見納為己用卻吝於分享自己的看見,在與會成員中就看到好幾個。許多教學上的創意點子都會開始發酵與成熟,但是在引用或下筆前,請別忘了「註明出處」及「事前詢問」研發者,這是最基本的禮貌,也是我常常跟某兩家出版社提出詢問並要求尊重著作財產權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