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面包含兩種設計,一種跟智能型有關,從外包裝上就看得到
一種跟脫氧劑有關,隱匿在有針孔的藍白條紋包裝袋裡
智能型脫氧劑?看到名稱就讓人有「很高級」的感覺,不過如果看到名稱還不知道它的功用是什麼,那它的智能肯定會超越你。其實這只是一般的氧氣吸收裝置而已,加上「成分:鐵粉」大喇喇地寫在包裝上,所以不知道可別急著到處跟別人講。智能型的意思就只是變個顏色給你看而已,看不懂數字的改變,那至少看得懂顏色吧。人啊,要懂得看臉色~
包裝完整時,試劑的顏色是很漂亮的粉紅
另外一種就是單純的「酸素檢知劑」,是用來測試氧氣的侵入程度。試劑可以從原本的粉紅色逐漸轉變成藍紫色,這種顏色變化跟氯化亞鈷的變化很像,只不過氯化亞鈷是用來檢驗水的利器,而酸素檢知劑則是對氧氣與試劑的結合有反應,也就氧化反應會使化合物呈現不同的顏色。
上面除了寫說「Oxygen Indicator」,也附上「Wondersensor」的奇妙名稱
的確是很奇妙沒有錯
但是一旦包裝打開了呢?空氣分子可不會跟你客氣,而且無孔不入地侵入到裡面的物質分子上,不論它願不願意,都已經趕不走了。原本沒有電子針孔的塑膠外包裝,可以長時間地抵擋氣體分子的入侵,但是當嘴饞的人們將塑膠包裝撕裂出一個大洞,防線就已經算是潰堤了。
而我曾經異想天開,將鐵粉或其他的脫氧劑灑在這種試劑上,企圖將檢知劑還原成原本的顏色,但是徒勞無功,亡羊補不牢,為時亦太晚,而且怎麼可能用那麼簡單的物理方法企圖去扭轉化學變化呢?
從開始接觸氧氣的那一剎那開始進行拍攝工作
僅僅經過五分鐘,就可以發現原本鮮豔的粉紅色已經轉趨黯淡
如同上面那些照片,我將它的化學變化的各個階段拍成一系列的照片。由開始接觸氧氣開始,到最後完全反應為止,每隔一段時間,就拍攝一張照片。但拍完之後,我就後悔了,因為沒有固定拍攝距離,所以被攝物體有時候大有時候小。當初應該固定好,才能在後製時編輯成縮時影片。
十五分鐘後的模樣,已經有點粉紅色和淡紫色摻雜在其中
三十分鐘後的模樣,淡紫色變得更黯淡了
半小時以上的程度就像這樣,已經完全變紫色(麻煩再拉回去比較看看)
其實這種試劑就是利用顏色深淺來檢知生成物的濃度大小
放學後就把它放在辦公桌上,隔天再去拍,卻發現了出現了昨天沒有的景象。顏色變深是意料中的事,但出現深色斑點就讓我感到又驚又喜了。而仔細觀察斑點出現的位置,我實在是找不出斑點出現的規則,只能說並不是因為受到電子針孔的位置分佈而決定斑點出現的地方。
離拆封時間已經過了15小時又40分
不僅已經完全變為紫色,而且連圓形旁邊的區域都出現了條紋
而且在圓形觀測區中也出現許多大小不一的圓形斑點
其實我在懷疑有沒有特別調皮的水分子跑進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