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9日

科學玩具-磁學-磁浮軌道

之前到科教館(臺灣科學教育館)開會,獲得一個館方開發的、號稱磁浮的DIY伴手禮。沒有說明書,實際做出來的外觀大致上如下圖,的確也和磁力有關,但是卻跟真正的磁浮有段差距,也就是並非懸浮。

 
先折出兩側有厚度的紙盒軌道,隱藏部分物件
再將圓形磁鐵及裝飾用玩偶吸附在軌道上,即可運行

隱藏在紙盒子裡的軌道使用了2條常見的、長的軟磁條,裝的時候要注意極性,兩側軌道的磁極上下置放決定了一切。如果兩側磁條對圓形磁鐵均形成排斥,就會很不穩定,如果有玩過磁浮陀螺的夥伴就知道,陀螺需要持續旋轉才能穩定;也能讓兩側磁條都吸引圓形磁鐵;更能一邊吸引、一邊排斥。哪一種方式較好,做了才知道。

由於本身無動力,平放時將達穩定的靜力平衡
所使用的是重力驅動,因此須將紙盒傾斜,讓圓形磁鐵吸附在磁條上旋轉

市面上有些號稱磁浮的玩具軌道列車也是如此設計,但卻不是真正的磁浮,實際上是有接觸的。當紙盒受力傾斜時,圓形磁鐵重力的分力力矩(支點即為接觸點、力臂即為圓形磁鐵半徑)使得了圓形磁鐵旋轉。


磁條如何置放呢?我採用的模式是兩側均能吸引圓形磁鐵,讓圓形磁鐵吸附在同一側穩定前行時,而另一側提供的吸引力,則是讓圓形磁鐵保持水平,不至於因本身的重力而歪斜。過程中即使圓形磁鐵被吸附到另一側(換到另外一邊),運行也不會受影響。

知道這樣的製作原理後,可以設計圓形或橢圓形軌道,並加入電池與馬達驅動,讓圓形磁鐵持續轉動的話,水平的軌道即使不用傾斜,也能看到列車一直衝衝衝(外觀要設計一下,這是個人美感能力)。

2021年8月8日

生活科學-聲波-風車打擊樂

20196月在旗津的海灘看到這款展示品,是有關於打擊的樂器,也以可編程化的形式呈現。由於當下展示品無人駐足或看顧,所以便從各種角度環顧它的構造,明白運作原理之後,姑且將它稱為風車打擊樂。


本體由金屬架支撐著,頂端套上半截寶特瓶,是為了防止意外戳傷
外觀上未見驅動方式,應該是還沒裝上,但可從細節慢慢推敲

其實它跟音樂盒的設計大同小異,有音筒、撞針和音梳三個主要的構件。音筒就是中央的白色桶子,桶子上畫有格線,是用來安排聲音出現的合適間距;在桶子上的突出物就是撞針,這裡用圓木棍及木塊製作,突出的圓木棍在被帶動旋轉時能撥動下方的音梳;音梳上部切成斜面,便於圓木棍撥動。


金屬架上的齒輪組帶動軸心,使音筒得以轉動,音筒上的撞針依序撥動音梳
可以加組扇葉,形成風力驅動,或是裝上曲柄搖桿,手動控制轉速也行

音梳的整體設計則是採用支點在中央、施力臂小於抗力臂的槓桿型態。為了音梳更好撥動,能省力的斜面設計便不可或缺。當音梳被撥動時,下部的木槌便舉起,蓄勢敲下,當然木槌舉得越高,敲打的力道就越大,聲音的層次也能表現出來。


這是個費力的槓桿,支點就是套上彩色吸管的轉軸
穿過木塊的細長圓木棍成為力臂,帶動木槌敲出聲音

底下的木槌讓我想起攻城槌,只是前方為圓球的造型,讓撞擊力集中在瓶身上的一點。和鋼琴、木琴等打擊樂樂器相同,不同的頻率就對應於不同的琴鍵,而瓶子的發聲頻率則由瓶內的水量來調整、控制。因為有八個瓶子,所以只能產生八種音頻,跟八音盒(音樂盒)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