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想要換臉盆下方的橫桿,無奈鏽蝕卡住,使用鯉魚鉗旋轉時,萬萬沒想到,連直管一併扳斷,還留一段在落水孔中。

電詢學校顧問(甲種電匠)協助,他也爽快地應允,在工作繁忙的時候,犧牲中午休息時間,蒞臨事發現場一對一指導,由他口述工序來讓我實作,快速完工(原來家裡只缺一支水管鉗)。

玩具內或多或少都有蘊含一些科學原理,不論是簡單還是複雜,都是最愛,因為從中可以找到以往的童年,也可以藉此滿足自己的追求知識的渴望。為自己的知識建構、演講心得、活動歷程等留下印記,也幫兩個小朋友留下一些生活紀錄,也讓他們也暢遊在科學之中。
原本只是想要換臉盆下方的橫桿,無奈鏽蝕卡住,使用鯉魚鉗旋轉時,萬萬沒想到,連直管一併扳斷,還留一段在落水孔中。

電詢學校顧問(甲種電匠)協助,他也爽快地應允,在工作繁忙的時候,犧牲中午休息時間,蒞臨事發現場一對一指導,由他口述工序來讓我實作,快速完工(原來家裡只缺一支水管鉗)。

除了英勇救火員以外,小時候在同學家也玩過棒球遊戲盤,當時的玩具設計雖然簡單,但在當時一切簡單的年代裡,心中揣著對方接下來要投的球路,仍足以讓小孩興奮、著迷許久。時隔多年之後,看到這組遊戲盤仍能想起以前的單純時光。
小而精緻的它,除了自動收回鋼珠,還有投球、打擊、跑壘、計分顯示等功能
揮棒會用到三壘側外面的長桿,原理是彈簧與簡單機械(輪軸、齒輪和槓桿)
其實觀察擊球之後落點分布,只要能打擊出去,大部分是可以推進壘包甚至得分的(中間是全壘打、左右兩側有一壘打、二壘打、三壘打、出局及界外球),除了中間須飛越過投手丘,才能到達的後方全壘打得分區之外,有高達5分之3的機會是安打。當然,前提是揮棒時能確實打到。
守備方可以投出簡單的外角球、內角球或正中直球來對決
進攻方須猜測球路,決定是否出棒揮擊
進攻方揮棒之後的結果,大致上分為揮棒落空、打擊出去形成安打或出局(投手前滾地球、外野接殺出局、界外飛球、三振)等等。一壘側外面有好球、壞球及出局數的計數轉盤,當然也是人工操作。
最後要注意的是,棒球盤得放在沒有坡度且平坦的地方使用,不然會造成特定的條件,對守備或是進攻單方面有利。過程中的專注、反應和策略使用不同於數位遊戲,完全由真實世界的物理法則決定結果,而且可以和真人現場互動,是我喜歡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