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3日

科學玩具-物性-蛋殼再怎麼密也有縫Part2

這一次介紹的對象是教具,很久以前,就有鐵粉在黏性大的流體中緩緩流動的教具出現,也就是在透明壓克力盒裡填裝淡黃色的油,透過盒外磁鐵的吸引使得鐵粉有規律地排列,形成立體磁力線的效果。不過後來被挑剔的就是磁力線的變化速率慢,當磁鐵移動時,鐵粉重新排列的效率反而被黏性較大的油所阻滯。

為了改良,有些廠商將壓克力盒中的油拿掉了,直接使用空心壓克力盒裝一些鐵粉,搭配強力磁鐵,只要在手中搖一搖,就是一組具有立體效果的觀察器。然而有個小小的遺憾是鐵粉過於密集,整個是一大團包圍在一起,雖然壯觀,但也只能粗略觀察最外層磁力線的面貌。

所以又出現了下一個教具,不過這是仿傚國外教具網站的產品,稱為「神奇磁力線」,是真的很神奇,因為把黏性較大的油換成黏性較小的液體(應該是蒸餾水之類的,接下來用「水」來稱呼),使磁力線成形迅速,隨外部磁鐵移動位置也很方便。不過……
這是瓶胚,是尚未被高壓氣體加壓的塑膠瓶原料
加上瓶蓋,沒被旋轉開來應該就是密封狀態

裡面的水源本是滿滿滿的,沒有任何氣泡,不過放了一段時間後卻仍出現異狀。開始有一些小氣泡出現了,不打緊,還可以觀察。後來氣泡越來越大,大到不能再忽視它,而且氣泡的位置和移動都會影響鐵粉排列的效果。
原本相信是密封的容器,無奈氣泡仍然越來越大,而且無法挽救

在外觀沒有碰撞或旋開瓶蓋的情形下,水變少的原因當然是密封性不好,液態水分子逐漸成為氣態水分子,在瓶內蒸氣壓漸大時,更容易讓氣態分子從隙縫中離開。
搖晃之後,氧化鐵粒子因為水的流動與浮力的支撐而暫時懸浮
不過眼尖的你有看出什麼端倪嗎?

有「不明物體」在裡面悠悠晃晃的!時間過得越久,細微變化的事態會越來越明朗,以前不曾注意到的,現在卻大喇喇的出現,讓人無法忽視它的存在。隙縫所造成的不是只有水而已,因為水分子能離開,就代表其他分子可以進來,當其他物質粒子與水反應後,便出現了這個教具裡不該被觀察到的東西。
管內出現了白白的、扁平圓盤狀的不明物體,而且不只一個
近一點拍,剛好有一片像肥皂碎片的衍生物落在鐵粉磁力線中

苦主當然不會只有水而已,還包括附近會吸水的物品,像是紙張或木頭,家裡的書本或櫃子如果出現一點一點的黃色斑點,通常是因為水氣太多而受潮,也因為水的關係而使其他粒子一併附著。懂得保養的人會把珍貴的書、相機、器具放在防潮箱裡,也曾看過把書本收納在夾鏈袋中保存的方式。不過會有這麼強烈的感覺,是因為手邊有一組國外進口、裝有鐵磁性流體的磁力線觀察器,入手時間更久,直到現在也沒出現上面那些異狀,防微果然首重杜漸。

2014年12月11日

科學玩具-物性-蛋殼再怎麼密也有縫Part1

這是從日本橫濱八景島(Yokohama Hakkejima)帶回來的紀念品,其實是很普通的一個物品,紀念大於實用性,本以為它可以一直保存著的,所以將它供奉在書櫃中。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旁邊的木頭開始長了些白色黴菌,一開始以為是房間太過潮濕,不過在放了除濕袋、竹炭包以後,長黴的情況仍會復發,讓我對其他物品開始起了疑心。
這次的主角是它,海島、棕梠樹加上幾隻悠遊的海豚是買下的主因
一個讓人懷念但現在卻頗為困擾的紀念品

一個個檢查之後,才發現元凶竟是裝水又裝油的擺飾品!怎麼會知道的?仔細一瞧,殼內的液體有明顯的減少,憑空消失的它們去了哪兒了呢?
原本屋內滿滿的透明油,現在卻出現了空隙,樹梢也露了出來
不外乎「液體脫離」或「空氣進入」這兩種原因,也可能同時存在

底層密度大且染了色的液態水脫離之後,越來越薄的有色水層讓海豚們無立足之地,等同擱淺,無法像以往向四處遊晃。而不易蒸發的透明油則透過不同的黏性離開,只要有與外界相通的縫隙,就會一個分子接續一個分子地沿著容器外殼離開,摸到外殼會覺得油膩膩的就是這個原因。

加上空氣的進入使油品氧化,水質變差,因此內部變得不再清澈透明,那種混濁是看得出來的。只要不改善密閉性,油與水的便會不斷地脫離,而且這種情況通常是「回不去了」,只能思考著該如何亡羊補牢。
因為正著擺放會讓液體從下方小孔不斷地、慢慢地流出,底部會油油的
所以使用AB膠將缺口完全包住以暫時止血,密封的效果還不錯

本以為是保存、觀賞,但卻被它們教訓了一番,這次的經驗,讓我不想再隨便買裡面包含液體的紀念品或玩具,也不敢再把它們放在櫃子裡,因為既然能把不同的液體裝進容器,它們就有辦法從縫隙中流出,時間長短不一罷了,尤其是在把關的栓塞弱化之後。
為了讓海豚站立於油水之間,便在尾部加裝配重,重心也調整至下方
還能看見交界面上的表面張力與正向作用力之間的抗衡,讓液面凹陷
比較可惜的是這組陪伴許久的三合一滴漏也難逃液體出走的悲慘命運
隨著時間的流逝,原本沉浸在其中的物體將逐漸露出

2014年12月4日

科學遊戲-聲波-恐龍的吶喊?

由於小朋友對魔術產生極大的興趣,在自己的FB上和朋友開設了一個社團,放一些自己和朋友拍的魔術教學影片,希望能和有著相同興趣的人共同交流,除了將以前購買的幾本魔術書送給他以外,也把一些研習時拿到的道具交給他,先思考再研究。一些簡單的道具魔術大概的訣竅都了然於胸,興趣和朋友就是動機,引起了他想要學習更多的意願。

前一陣子在逛書店的時候,小朋友拿了一本科學魔術的書過來,表示想要買回家研究。我翻了翻,便說這家裡有,而且是大部分理化老師都會翻過的書,因為作者太有名了,以前由方智出版社出版,現在則是換了一家重新出版,頁面變得較大較方正,原書名叫做77個不可思議的科學魔術,作者為後藤道夫。

在書局時,小朋友翻開給我看的那一面是「恐龍的吶喊」。剛好家裡有現成的材料,而且又簡單,所以就跟著他一起實作,順便做紀錄,因為這本書買了十幾年,這個單元也只是看過、帶過,從沒實作過,所以完全不曉得所謂恐龍的吶喊究竟為何,剛好就趁這次機會聽聽看。
紙的來源有很多,色紙、廣告紙或計算紙都可以,前提是要薄
將色紙摺成四等分,中間的山線突起,兩側平置,突起的部分剪一小洞

用食指和中指輕輕夾住突起部分,平坦的部分面向自己
用力吹氣,就會發出巨大的聲響

過程中,手指間距、突出高度、紙張材質與氣流強度都會影響效果。由於用力吹氣時,紙片間壓力變大而形成強制氣流,但氣流強度並不穩定,所以被手指夾住的兩片紙片會因為氣壓的改變而迅速振動,紙片的迅速振動擾動了鄰近的空氣介質,所以我們會聽到尖銳而高頻的聲音。

那是恐龍的吶喊嗎?我也不知道,應該沒有人聽過真正恐龍的聲音吧

也可以改變突起部分的高度,改變紙片的振動範圍,進而影響發出聲音的頻率。突起部分的開口形狀雖然影響不大,但是可以嘗試看看如果突起部分沒有開口,用力吹氣時會不會有聲音?先預測看看吧!由於氣流通過的路徑不同,紙片振動的範圍也跟有開口時不一樣,所以聲音聽起來是有差異的。

也因為這樣的契機,讓實驗得以進行,過程中產生許多變化,而細微的改變正是因為不同的因素所造成的,既然影響的因素不只一種,結果當然不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實驗並不會有制式的答案,端看你怎麼對待你手中的材料,如何與心對話,是要讓參考答案說服你,還是自己探索出結論。

2014年11月8日

科普閱讀-玩玩具,學科學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3962?loc=003_018
單元一、化學與生活
可擦拭螢光筆-擦得掉嗎?
妖火魔炎-科學的怒火
消失的墨水-眼不見為淨?
保利多黏土-斷絲不連
酸鹼空氣砲-養生之外的選擇
隱形筆-隱形與再現

單元二、聲音與光
幻覺陀螺-挑戰你的視覺極限
水鳥笛-給它水喝,讓它唱給你聽
玄機杯-水中乾坤
立體變換卡-因人而異變變變
竹蟬-別讓它成為寒蟬
泡泡-吹出彩虹
指上投影燈-越暗越美麗
玻璃響笛-吹彈可破
偏振陀螺-非黑即白之外還有什麼?
球塔-只聞樓梯響?
潛望鏡-滿足你的想像
糖果喇叭-整個城市都是我的音箱
聲音果汁機-看見聲音在跳舞
轉頭恐龍-畫龍點睛的奧妙

單元三、熱與溫度
走馬燈-戲看人生
抽氣罐-爭一口氣
蒸汽船-噗噗向前行
變色馬克杯-杯具的浮現

單元四、壓力與浮力
吹線象-真的不是吹牛
泡泡龍-一張嘴就令人驚喜
空杯來水-杯中之水天上來?
爆炸聲火箭-怦然心動的感覺
http://www.books.com.tw/web/sys_saletopb/books/06/?loc=002_007
單元五、力與運動
下樓梯-擋不住的衝動
水中沙漏-阿基米德與牛頓之間的拔河
出氣球-紓壓小幫手
可愛動物拋接球-向上提升向下沉淪
平衡鳥-命懸一線間
平衡檯-球往哪裡滾?
奈米蟲-軟Q又帶勁
捲尺-能屈能伸
達摩不倒翁-旁敲側擊別猶豫
蝸牛球-超乎想像的慢動作
黏球玩偶-越爬越低的蜘蛛人
魔術環-輕挑一下又何妨?

單元六、電與磁
手壓發電手電筒-無中生有的磁動生電
用吹的蠟燭-呼之即來,吹之即去
飛天魔法棒-啊~就是好棒棒
電流急急棒-別在終點前爆炸
電漿球-與高壓電的親密接觸
磁力抽籤組-科學的選擇
磁珠平衡台-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磁轉小花-磁來運轉的秘密
機器昆蟲-噓!別讓它嚇一跳

單元七、機械與能量(古早味童玩) 
太空軌道-一切都要上軌道
竹單槓-高手高手高高手
發條玩具-能量機械總動員
跳豆-滾落凡間的精靈
翻板-神龍擺尾

附錄、科學探究課程設計
教案-光碟氣墊船
學習單-光碟氣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