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7日

生活雜記-尋寶屋,詢寶趣

在墾丁大街上有間尋寶屋,相較於其他吃吃喝喝商店的更迭,它似乎顯露出不畏風雨、屹立不搖的感覺,不管什麼時間去墾丁,總能看到滿滿的遊客在店內瀏覽,想看看平常看不到的東西,也想找找不一樣的刺激,不管是木製玩具、陶瓷擺飾、錫製藝品,還是瓶瓶罐罐的玻璃製品,分門別類的擺設就是吸引目光的一種方式。
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去夜遊,肯定會進去逛一下這間照明充足的寶窟
看看別家店沒有的東西,也想像一下這些東西都是自己的

但是要讓遊客願意進去,首先就是貨品的量就要充足,各具特色的款式要多,然而大街上的哪一家無不絞盡腦汁盼望來店率能提高,哪一人不希望生意不只做一次。有人看到衣服好賣,衣飾店就接二連三的開,也不管街上同質性的店已經多到去哪一間店看都一樣。有人覺得小吃攤收入不錯,便恨不得街頭巷尾都有自己的攤位,讓遊客走過、看過之後不會再次錯過。
從店面的落地玻璃看過去,整家店的地上、架上或是天花板已經被占滿
大大小小、不同類別的童話造型玩偶讓人駐足,讓人願意花時間細細品味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與眾不同的市場區分,也就是獨特性。即使貨品的量再多,總是有別家店的口袋更深;款式再怎麼日新月異,別家店一看到也會一窩蜂群起效尤,今天的獨家新品,過不久每間店面都有。

這和科普活動營隊有點類似的是,你現在引入什麼新鮮的課程,別人也馬上仿效引入一模一樣的活動,今天研發了獨特的活動,明天過後成為他人的活動主打,著作權會在三轉五轉後自動消失,甚至同樣活動設計卻冠上不同人的名字,不論是超級無敵海景佛跳牆或是黯然消魂飯,就像食神比賽的經典台詞一樣,抗議無效!

因為課程東拼西湊、內容五花八門、四處捕獵創意、堆疊豐盛吃到飽的有名講師不是沒有。重點在於講師究竟思考過活動設計的主軸是什麼了沒?有沒有試過不同的切入點可以為學員帶來了什麼?過程設計觸發了何種架構聯結?留下了多少疑問的種子?引燃的火花能持續多久?這都是莫忘初衷才能想得清楚的問題,勿讓名利與掌聲引導了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