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6日

生活科學-生物-蟹裝,卸妝

在沙灘上常常會發現一些淺海生物,因為這裡本來就是牠們的棲地,而人類只是這片土地的訪客。訪客不是單純地到一個地方盡興地玩耍後留下滿地瘡痍,也不是付了錢就當自己是大爺,天經地義的以為到處留下的垃圾有人會清。大自然沒有這個義務,但是當遊客把責任義務撇得一乾二淨而不是把環境回復乾淨時,那麼這片土地離滅亡的日子就不遠了。

所以好不容易經過馬路附近沙灘上的寶特瓶、塑膠袋、餐盒……到達比較乾淨的海邊時,別急著脫下鞋子,細細聆聽浪濤的聲音,嗅聞海風帶來的鹹味,也觀察身邊有什麼平常看不到所以被忽略的東西,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更何況是看得見的,敏銳度可要隨著放鬆而提升才行。

這裡除了沙子,就是被沖上岸的珊瑚礁了,在這礫石礦物與細小骨骸遍布的長灘上,生命也在蠢蠢欲動著,因為訪客打擾了牠們,牠們也在等待適當的時機逃離訪客的威脅。
小貝殼裡住著小型的寄居蟹,揹著適合的外殼到處移動覓食
萬一選擇的顏色不對,就會成為別種生物補獵的目標


照片裡有一隻寄居蟹,你能找到牠嗎?
正在等待威脅離開,如果不是用眼睛看,那牠怎麼知道沒有危險了?


除了伸出眼睛可以觀察敵情之外,別懷疑,人類製作的潛望鏡的靈感就是模仿螃蟹的眼睛,從戰壕中伸出來觀察動靜而不會被子彈襲擊,還可以動過光影變化與地面震動來偵測外界動靜。如果本來在有陽光的地方行進,突然有不知名的陰影籠罩,那麼寄居蟹便會暫停動作,若是感覺到地面不尋常的劇烈震動,牠也會龜縮不前。

不過,這樣的防禦措施,只能騙得了一時,因為觀察者只要不動,寄居蟹就會以為威脅解除了,慢慢地將眼與步足伸出殼外蠢蠢欲動,這就是不錯的觀察時機。除了這樣簡單的、比鴕鳥好一點的防禦機制以外,還有就是不借助外物,而是演化出融入環境的體色,甚至是接近透明,不仔細看還真的看不出來。
再找一次,照片裡有一隻螃蟹,你能找到牠嗎?
白而透明的身軀,可與沙灘融為一體,動態的影子會輕易洩漏牠的蹤跡


來到任何地方,要明白自己就是一個訪客,不是主人,那不是專屬於自己的生活圈,而是屬於全體生物的,人類沒有那麼偉大,也沒有權力去破壞與製造髒亂,有的只是維持的責任與善後的義務。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之餘,當然也不留下些許人造垃圾,積少成多,勿以惡小而為之。

2 則留言:

  1. 很多貝殼的那張照片,一開始沒看影片真的找不到寄居蟹耶!

    有時候我們也真的不是故意要去打擾或欺負牠們,或許跟環境偽裝得太像也是一種危險....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就只能歸為天命,無心之過。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