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創意社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創意社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2月12日

科學論壇-1000804物理教學與示範研討會之行前會議


這次的科學論壇主題是在花蓮東華大學所舉辦的2011物理教學與示範研討會的會前會,由於科學論壇承辦了兩個工作坊和一個動態教學演示,所以要邀集所有能幫忙的夥伴前來討論工作坊及動態教學演示的活動內容。

由於研討會遠在花蓮,不是每位夥伴都能參與,所以能參加的夥伴人數也有限。除了敲定出發時間、上車地點、住宿規劃及支援人力的場次分配,也討論材料經費的使用勻支情況,盼望能在出發之前將所有問題解決。
以上是這次聚餐的主角
這三個科學玩具─磁學─磁轉玩偶是已經進化到第八代的毛根改良版了
製作完之後送給論壇的張一州老師與其兩個女兒,感謝他贈予的澳門伴手禮

工作坊分成兩個時段,第一場是在19日晚上,第二場是在20日上午,同時會有四種不同的主題。各位夥伴們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選定工作坊場次,就好像看著菜單點菜一樣。因此這對於廚師而言,如何端出一盤大部分客人可以接受的菜餚,就考驗著菜色的準備與臨場的功力了。
另一場次工作坊的講座也是科學論壇的大老-泡泡龍老師(同服務於台南市)
也頗有興致地玩起了科學玩具─磁學─磁轉玩偶

不過,每場次限定40人的工作坊,每位參與的學員需繳交100元,一場次總共是4000元。學員們所繳交的其實都是材料費而已,而且是交給主辦單位,不是給工作坊講師哦!這一點要先說明,畢竟講師是去那邊分享教學創意,而不是營利,而「創意是無價」的,如果工作坊人數達到預估的程度,王德麟老師還會放大家都沒看過的「大絕」哦,歡迎前來共襄盛舉。
這是改良魔術棒的版本,我稱它為科學玩具-磁學-磁來運轉
將會在動態演示教學中正式亮相,分享給來參與的學員、同好
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時,夥伴們一看就著迷,正聚精會神的討論並一窺其中奧祕

我另外還帶了一項素材與大夥分享,就是茶包光柵筒束口袋光柵,並將這兩項送給張老師。素材的分享是為了回饋大師兄謝老師一直照顧論壇的後進們,所以貢獻平時的心得,將更簡單的、效果更好的材料和製程與夥伴們分享,期待能拋磚引玉。
許泰記老師在後半場登場,為大家開示自然科教師應具備的功力
不應該僅限於本科,而是要橫跨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球科學,互為表裡才對

天花板上不時出現七彩祥瑞,一開始還以為有人發功了
原來是小朋友在玩光碟,這是光線反射後干涉的現象

今年所承辦的偏振工作坊,其實可以號稱「純手工」,材料經過一個星期(整整七天)昏天暗地的規劃、裁切、分裝和測試,硬是把原本應耗費三個月的工作量濃縮到七天內完成。

為了這個工作坊和動態教學演示,切海報管、修毛邊、切割厚紙板圓卡、精算偏振片適合的大小並剪裁、清洗瓶蓋……等一大堆前置作業,後學、敝人、小弟、在下、我(也就是王德麟老師所累計家庭代工的工作時數絕對超過四十個小時,差點爆肝!

即使是握著工具的雙手又紅又腫,蹲坐在地上腰酸背痛地「邊做邊罵」(想說幹嘛找自己麻煩),不過最終還是完成任務。我覺得這個工作坊一定會創下研討會有史以來準備時間耗費最久的記錄。不過,完全手工準備材料的過程,也讓我技術一日千里,成為「圓規刀使用達人」和「海報管切剪名匠」,不無收穫。

2013年2月6日

科學論壇-1000416科學與哲學的對談

趁著在新北市三峽國家教育研究院進修探究教學工作坊的最後一天,和許多來自各地的優秀選手共同分享,也因此發了很多張名片與夥伴結緣,所以一定要發一篇文章,作為來此進行教案分享與腦力激盪的紀念。 
************************************************************************ 
這次的科學論壇主軸是所有參與者的發表會,除了壇主以外,也很難得可以邀請台東教育大學林自奮教授蒞臨指導有關霍耳效應的作用及原理。還有一位來自屏東國教輔導團的神祕嘉賓-至正國中邱彥文老師,所帶來的智慧型手機即時互動程式在教學上的應用。各方人馬的交流互動讓大家如沐春風,收穫遠比參加一場教師研習還多。

這次的戰利品計有:
1、足球造型塑膠玩具(可以組合出巴克球)
2、飄動的繩索(利用滾輪將繩圈循環拋出)
3、整人罐(蓋子打開後竄出讓人嚇一跳的彈簧蛇)
4、令人回味再三的馬蓋先影集(聽到片頭曲真令人感動)

雖然拿回來的東西不多,但實用的卻是大家現場教學經驗分享,討論教學實務與教師教學型態的轉變,可以讓大家再三省思十二年國教之後,少了基測的枷鎖,教室應該是什麼樣的狀況?教師應該具備何種能力才能讓學生習得課本中的基礎知識?在與彥文老師的對談中,有些發自內心的感想真的是同為第一線的老師才能引起共鳴。

首先由宋欣蓉老師開始發表,一開始是先分享最近網路購物的經驗以及科學實作上的發現,帶來了水晶靈這項化學套裝教具,用簡易的化學藥品來呈現膜的形成與功能,馬上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不過最後討論到的重點反而是這種透明的瓶子去哪兒買,不知道有沒有專賣透明寶特圓瓶的廠商。
宋老師所採購的化學教具-水晶靈
加上調色劑染色之後,一顆顆被擠壓出來的黏液碰到透明溶液後馬上定型

即使搖晃之後,色彩繽紛的顆粒也只是在溶液中暫時浮起,旋即沈落底部
感覺起來有點像密度大的塑膠球

接下來則是自製喝水鳥的登場,利用了幾個曬衣夾、燕尾夾、竹籤、湯匙及面紙,就做出一套小朋友也易上手的簡單的槓桿教具。不過這裡面影響的因素很多,除了支點(燕尾夾)所在的位置會直接影響兩端力臂長短外,當做架子的竹籤摩擦力也是不可小覷的因素,有時候就因為摩擦力太大而使槓桿的旋轉動作無法連貫,喝水鳥喝不到水,自然就停擺囉!
2010年底的小天下曾經出版過一本科普書籍,很多老師也有推薦
書中專門介紹39元商品可以製作的簡易科學玩具

記得在以前房教授的研習活動中也看過類似的設計,調整的確會花一點時間
不過能讓學生從中找出各種影響的因素未嘗不是件好事

接下來則是橋頭國中吳重寬老師的分享。不過在上場之前,我們討論到了段考出題與題型的適切性,彥文老師認為科學考題不應該以是非題的形式出現,因為不可能以簡短的敘述就能成為絕對正確的科學敘述,更何況課本當中的描述正確性仍有其限制。重寬老師則分享了他精心設計與改編的考題,讓彥文老師與我當場傻眼。
我在想,如果我是學生,在考卷中看到這個問題,我大概也會先略過吧~
需要使用到的觀念有伏特計的高內電阻、安培計的低內電阻與短路
需要高層次的推理與統整,才能得知各分支中的電流值

然後吳老師繼續分享的是他2010年底到台東參加林宣安老師的能源研習時所帶回來的戰果。有交直流變壓器的應用與電流磁效應的演示模組,他更幫每個人燒錄了3DVD馬蓋先影集,真是熱心。
這是參考林老師的設計,可以將電流磁效應的實驗現象在一塊板子上呈現
線圈有分成1圈、5圈及10圈,磁針也有離漆包線上下及遠近的不同

裡面的設計用到了6P開關、波段開關與可變電阻等三種主要元件
電流大小、方向與線圈多寡都可以用一指神功搞定

王德麟老師這次則是以立體電影眼鏡中所使用的偏振片、3D立體照片會使用到的Blazed Grating(炫耀光柵)與大人的科學玩具V30(風力機械獸)為主要分享項目。前兩項素材都有參加探究教案設計比賽,當初只是抱著分享的心態報名,只不過拿高中的光學原理及從波粒二象性的角度切入並融入國中的探究課程是值得再研議之處,加上Blazed Grating(炫耀光柵)牽涉到干涉及繞射,所以只得敗下陣來,而貼近生活的偏振片有入選,於421日在三峽國家教育研究院向工作坊夥伴發表,隱藏版玩法只在當場闡述,國內還沒有人這樣設計過,如果有需要的話,再擇期分享囉!
冰塊燈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閃光杯,倒入含有電解質的水溶液就會發光
是當初從海生館幫忙帶回來的戰利品,而且還是架上的最後一個

經過多人測試,幾乎所有的水溶液都含有離子,純水真的是純水嗎?
那究竟要什麼樣的「水」才不會使它發光,這是一個有趣的延伸問題

邱老師以Android手機展示各種課堂中用得到的教學軟體,像是GoogleSkyiEarthquake或是分貝計等等。過程中討論到課本所描述的人耳能聽得到的頻率為20~20000赫之間的範圍,其實它真的只是一個參考範圍,不是每個人都有一樣的接收範圍,也不是同一個人在不同年紀都能聽到某種頻率的聲音,跟耳膜的鬆緊度、靈敏度和背景聲音等等都有關,有些高頻的聲音還真的只有小朋友聽得到。
長期在屏東國教輔導團耕耘的邱彥文老師

若是這一類的即時軟體可用平板電腦來介紹,勢必衝擊教室內的教學生態,對於教材的電子化、數位化呈現是必然的趨勢。若是師生人手一台平板,那教學策略一定也會跳脫以往的單線雙向,而出現多線多向的學習網。
很棒的手機和軟體,裡面的小程式琳瑯滿目

謝老師帶來自行研發的絹網光柵筒,我忘了拍照,不過我也回饋其他簡單的製法,像是絹網可以用茶包取代(光是這類茶包我就收集了上百個),或者是使用束口袋即可,提供給大家腦力激盪。
柯人彰老師演示了冰塊燈,這和上面的閃光杯類似,都是利用水中離子的導電性而溝通了電路,使LED燈泡發光。曾一度失去舞台的水玻璃也因為有效防止日本福島輻射水外洩而重返舞台,重新受到世人注目。而柯老師所演示的防火實驗是將水玻璃塗在報紙上,待其乾燥後使用瓦斯噴槍以高熱火焰對付,報紙卻依然完好無缺,是種防水也防火的便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