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我的這一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我的這一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3月2日

班級記事-科展群傑


這算是第一個全程指導的科展,因為是自己導師班的子弟兵,所以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神。不過有指導過科展的老師都知道,這是一件沉重的負擔,有時候投入了很多的心力,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還不一定能獲得等值的鼓勵。除了題目與報告本身的完整度以外,有的時候是評審的喜好,而有的時候是學生的參與度及臨場的表現。

努力就會成功嗎?當然不是!有許多很努力的人屢屢遭受到失敗的侵襲,但這代表不用努力了嗎?絕對不行!因為努力是為了抓住那麼一點點的機會,有機會就有可能離成功更近一些,步伐雖然緩慢,但只要踏實就能看見在過程中不一樣的東西。這是相對的,沒有走過這一遭,只是在門外看著,怎麼能知道其中甘苦,那又有甚麼資格評論?

有位特別的小女生-詹雅婷,是上一屆畢業導師班學生閔全的妹妹,在帶完哥哥這一屆以後馬上又從妹妹帶起,不過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一年級剛開始就主動找我談科展,比其他人都積極而且快很多,但並不是馬上就開始著手進行,而是在評估她的特質之後,希望能先訓練台風並觀察平時的學習模式與態度,再來談科學,因為態度正確了,接下來都不是問題。但是我一直將她來找我做科展這件事放在心上,從沒忘記,所以小組中一定會有她的位置。
科展累不累?沒有一個人會說很輕鬆,但機會就是留給願意堅持到最後的人
玠麟雅婷惇雅

後來在二年級科展小組分配的時候,有讓他們選擇志願的機會,於是加入了兩位自願軍-楊惇雅郭玠麟,一個是平時文靜但臨場爆發力驚人,另外一個是打破砂鍋問到底,都是很主動的小朋友。當初給「蝸牛球的運動模式觀察與研究」這個題目的時候,一旁的其他班級組員都覺得很新奇有趣,不過由於研究小組的組員都是國二的學生,對科學有興趣但卻沒有足夠的理論基礎在背後支撐,加上繕寫實驗報告的經驗不是很多,只有且戰且走,從實作的經驗中讓技術純熟,在紊亂的數據中找規則,並在討論的過程中得到全新而漸趨穩固的架構支點。

早自修三個人盯著軌道上的球看,中午午休三個人還是盯著螢幕在計時,不知道經過了多少的漫長等待,投入了多少時間,為的只是一個實際現象中的數據。「反反覆覆、停停走走」不但是蝸牛球的運動型態,也是組員的心情寫照。

只有在科展初審送件後休息了一、兩個星期,就開始進入複審的訓練階段,訓練精熟度也訓練口條,調整出理想的狀態,將實驗成果再次去蕪存菁,從一開始的十多分鐘像是卡在喉頭的口語敘述,一直濃縮成規定內的五分鐘條列分明,那不只是要把實驗結果講出來,而且還要能解釋由數據、圖表中找到的原理原則。
對於初審及複審的中肯建議讓人欣然接受,也是想過未來要研究的方向
不過要找出數學模型來說明,是否要考慮學生僅有國中數學程度呢?

五分鐘其實一下就過了,接下來就是面對評審詰問的Defence,將事前的模擬問答及各種狀況演練下的應對進退表現得落落大方就好,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虛心求教,將真實的一面表達出來,萬萬不能硬抝或不懂裝懂,說些自己沒做過的事。
台南市第52屆科學展覽會國中物理組第二名
小朋友,以後手勢像我一樣比讚或比一就好,不要比二或比YAOK

帶完這次科展以後,算是圓滿完成階段性的任務,以往都是我在跟他們講說我要請個幾天假去參加比賽,現在也順利帶著他們得到理想的名次,過程中更獲得家長們的支持與鼓勵,實在揪感心耶。目前也順利介聘到新的學校,重新出發也正重新適應中,接下來的國三這一段路雖然不再有我一直在當背後靈,不過相信你們已經可以自己走得很好。

2013年2月28日

班級記事-2012國際青少年發明競賽博覽會


咦?怎麼會有這面獎牌?跟我有關,也跟這一屆所帶的導師班學生有關,給了一個想法與點子,在相互折衝與火花激盪後,淬煉出這一塊貨真價實的銀牌,而故事的源頭則要從幾年前介聘到善化國中時說起……
三月份得到的2012國際青少年發明競賽博覽會中學組銀牌獎獎牌
給了三個學生一個表現自己的舞台與機會

由於獎牌僅有一塊,所以拍照後還是將它留在學校作為紀念
而且學生們比我更需要它

七年前,剛從高雄縣內門國中調到台南縣善化國中,從來沒有在台南長久生活的我得想辦法趕快融入新的環境,所以在初期常常就是騎著摩托車到處熟悉地形地物,最重要的是知道當地的資源在那裡,可以去哪邊找到我要的東西。同一時間裡,台南的科學園區也在擴建之中,所以也算是見證了一段科學園區的發展過程,也從只容許兩輛車會車、坑坑洞洞的黃土路面騎到現在不再彈跳的柏油路面。

不過騎車雖然機動性較強,還是會有覺得麻煩的事,就是遇到下雨天。穿雨衣不是問題,但是遇到行進中時,從雨衣上方各處匯集低處的雨水就會是個麻煩,雨勢大一點時,就會在低漥形成一個暫時侵蝕基準面。由於車速與身形的關係,這個臨時水庫通常會出現在彎曲的身體與緊靠的雙腿所處的直角上,等於是帶著一個容器在雨天騎車。

為了洩洪,我嘗試了幾個方式,像是騎車時每隔一段時間,雙腳就要離開腳踏板下垂懸空,讓雨水有個往低處流動的管道,不過這樣一來,要看前面又要注意儲存水位是否達到洩洪標準,車速就不能太快,而且姿勢會很奇怪。另外一種方式就是讓肩膀到膝關節之間的雨衣呈現緊繃的狀態,上半身與雙腿形成直角三角形的兩股,讓雨水順著斜面而下,這樣雖然完全不會累積,不過要保持緊繃的斜面還是需要技術的,而且從前方還有風壓著。

所以把想法給了學生後,三個臭皮匠和一個諸葛亮就開始了不斷嘗試的過程。有想法很簡單,天馬行空的或務實的方法都有待實作技術上的克服,更何況是國中學生,除非有很棒的資源可以支持想法的呈現,否則做出來的其實都是半成品,離實用階段還有一段路,學生們一直提想法,而我就一直找資源。
比賽會場中有來自台灣各地以及各個國家的參賽者,好幾百人的活動真的很盛大
開幕典禮也是很隆重的請到發明領域的專家學者來致詞

趁佈展之後的空白時間,也到處去看看其他國家的作品,吸收一點他人的經驗

最後做出來的成果其實與當初的想法有些許落差,但意思到了,也真的不會再有積水的問題,只是醜了點罷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將作品表達出來,我幫忙了海報的製作與編排,也包辦電腦簡報的設計與呈現,至於臨場表現我可不擔心,即使評審以英文提出問題,團隊中的三個小朋友也都能對答如流,所以剩下的就是盡人事囉!
來自各國的評審團在經過時先對有興趣的作品提個簡單的問題,了解大概的內容
作為待會兒聽簡報與提問的準備

當簡報開始,與其說是一來一往的攻防,不如當作是五分鐘的行銷
把評審覺得有疑義或如何克服的問題點解釋清楚就行了

最後,主要召集人會邀集評審團討論,看看有沒有其他的意見或建議
有建議是希望作品可以再更好,如果沒有,就算是簡報完成了

其實我和學生們都沒想過要拿到多前面的名次,主要是給他們一個競賽的經驗,看看別人的長處再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的不足,透過參展的知識洪流來洗禮自己。畢竟國中的知識架構還在擴充的階段,技術還沒有到達精確的程度,看看高中職以上的作品更會讓人收穫滿滿。只是在這類比賽依然會看到大人代為操刀的作品,有些攤位海報格式統一,指導老師統一,參展學生也是自己的孩子,有些乾脆貼上專利證書來加分。

直到最後頒獎台宣佈我們的作品「充氣式雨衣」獲得國中組銀牌時,還真的有不可思議的感覺,獎牌是真的,只差沒咬一口。回到學校以後,當然要接受校方的公開表揚,其中一個學生事後在聯絡簿上寫著,這是他從小到大第一次站上司令台受獎,拿到獎牌、獎狀的那種感覺很棒。我相信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而且不會是最後一次,因為大人們留給他們的是貨真價實的參賽經驗。

2013年2月4日

班級記事-彈跳蛙


這是古老玩具之一,但是也是在塑膠材料大量出現之後才發展出來的玩具。以往的玩法是可以單獨玩,但是若是要邀集對手對戰也是可以的。在那個物資不充裕的年代裡,遊戲單純、目標單純,連材料也單純。

它就是彈跳蛙,我的研習出場明星之一。可以用來比跳得高、當然也可以比跳得遠,最後可別忘了,最終是要跳得準。我的這一班學生可以玩到讓它跳過A4大小的資料夾,也可以飛躍到另外一張桌上,當然更可以準到隨心所欲。但是,一切都要親力親為,針對不同的狀況,找出最好的跳躍模式。

底下有好幾個學生貢獻了他們的發現和看見:(有錯字就跟我沒關係了)
青蛙…按住離牠身體較近(A)的地方→比較跳得遠。
原因(個人覺得而已):
B時,就像槓桿原理一般,較省力但卻費時,
A雖然比較費力,但卻可以比較遠,節省時間。
謎之OS:噓~妳原理用錯地方了,妳知我知就好,千萬別再跟別人講!
應該跟所作的功有關啦!
能量轉換->彈力位能→動能。
青蛙說:「不要一直摸人家屁屁!」
謎之OS:我也是逼不得已的啊~

跳跳蛙應該是利用到我們釋放的化學能轉換成蛙的彈力位能,
再轉變成向前跳的動能。
根據我的研究結果,應該要施力在A處,並手指順著面施力到C點再釋放,
就會跳得遠,也就是有較多的動能。
謎之OS:作功的距離長,會增加所作的功,並可以轉變成較多的能量。
很棒的發現!

跳跳蛙:呼~經過多次的實驗,終於發現又省力又不傷害手指,
而且飛得夠遠的方法-用筆來戳!!
從桌子飛到桌子間,完全不費工夫>□<~!
謎之OS:哦!發現減少摩擦力的關鍵囉!
不過要讓它跳得又高又準,就需要點技術了吧(姊姊是有練過滴!!)
→真有那幾次讓我給它跳進鉛筆盒裡的說!!
嗯~俺想應該是手的化學能轉變成令他向上彈跳的動能吧!
謎之OS:哦!再加點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解釋會更完整哦!

「地獄大魔蛙」
謎之OS:上次的平衡雞又出現了?
說到這個蛙呢,基本上長得不是很討喜,也沒什麼特色,
唯一比較耐人賞玩的就是那帶2個正電的眼珠,
謎之OS:想到帶正電?嗯!很好,你被我理化這一科給制約了。
還有他肚子上那「我愛中国」四個字,可見現在的青蛙是多麼不愛國。
謎之OS:肚子上的Made in China,不代表它的立場,它是無辜的
另外他附加的功能就是「一躍千里,摔落谷底。」
至於考究出來的結果是,當你壓下他肚子直到他斷氣時,
就表示已經儲存了足夠的彈力位能。
當手移開後,彈力位能轉動能,就蹦上天了。
過了數十分鐘到最高點時,重力位能是最高的。
謎之OS:數十分鐘?如果可以,換我拜你為師。

之後受重力影響,動能又上升,咻的一聲就摔死了。
謎之OS:你應該是在描述下降的過程吧?
其中呢,要飛得又高又遠,無疑就是要在能量損失最小的情況下,
將達臨界點的彈力位能,瞬間爆發!壯烈啊…
用指甲去彈發他,或是用筆插都是差不多的道理。
謎之OS:別插錯地方~
蛙的種類也可能是要素之一,
例如紅蛙呢,我第一次插他,就飛過了長江,而黃蛙怎麼插都還是只會撞牆。
謎之OS:顏色真的會有差異嗎?好奇妙的變因,我實在很想反駁你。
雖然紅蛙在我第二次插的時候,不幸殘障,
但我相信他那熾熱的心,必定是我們祖国的一大光輝。End 
謎之OS:蠻懷疑你的祖國是在哪一邊?

曾經看過一題生物試驗題目,是有關於感覺疲勞的青蛙,在逐漸加溫的水中是會逐漸適應的。所以由於感覺的麻痺,讓牠不知道牠再不離開,下場一定不會像煮熟的鴨子一樣,就這樣被烹煮致死。怎麼有點像每天寫一堆考卷的學習方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