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介紹過幾款聲音的樂器,聲音不外乎起因於振動,再考量振幅、頻率與波形的差異,利用共振腔的反射疊加來增幅,讓聲音被放大且增加層次。樂器發聲的振動原因包括擊打、撥弄與氣流擾動,亦因材質不同,而能產生不同的特色。
蛙類的鳴叫聲不只是呱呱、嘓嘓,而是多樣性的啾啾、苟苟、嗶嗶
都什麼年代了,生物還是隨著環境演變著
細長且質硬的彈簧晃動的聲音透過紙筒共振腔放大後,發出轟隆隆的雷聲
可將紙筒換成金屬材質,反射較多的能量
由粗繩將木片串接起來的蛇型木響板,透過搖晃讓身形彎曲
也因為木片的彼此撞擊,讓響板發出連續且有節奏的聲響
挑選以下三項能作為襯飾背景的節奏樂器,這些是到深坑老街看到的發聲商品,純欣賞而沒有購買,也是因為課堂中的演示物品其實不用太多,經過設計後能精確地與教材內容連結,而不致淪於放煙火或軍火(收集品)展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