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老婆突然告訴我她覺得剛申辦換發的晶片金融卡怪怪的,進出幾次提款機之後就覺得卡卡的,所以我先跟她講說先暫緩使用,萬一哪一天就卡在提款機裡面出不來怎麼辦,而且這種情況最不希望發生在沒有人可以立即處理的晚上,通常是要等隔天上班時間才有辦法處理。
沒想到過了幾天之後,放在皮包裡的晶片金融卡的前面和後面就自行決定分家了,而且是在未在提款機裡操作使用的情況下。當然向郵局反映時,笑笑的行員也不曉得新的卡片為什麼會這樣,但是回覆說會補發一張新卡,只是要再等一個禮拜,這個禮拜內要用錢就需要臨櫃提款,是有那麼一點不方便。
自行分家的卡片中其實藏有一些秘密,趁繳回前趕緊拍照存證
因為一般人不會把自己還用得到的卡片分開來看裡面有多少錢
在傳統的卡片上曾經使用磁條的方式來記錄各項資料和資訊,當卡片通過機器的時候,電磁感應就會發生,使得機器得以讀取卡片上所記載的局帳號資料、資金餘額或是使用卡別。不過卡片上的磁條如果接近磁場比較強的地方時容易被磁化,裡面的資料排序紀錄可能因此而被打亂,機器因此而無法判讀正確的資料,更遑論執行其他功能。
也因為這樣才有機會細看,仔細數一數,原來晶片上分成八個不同大小的區塊
每個區塊上像是資料夾般,分別負責不同類別的資訊儲存
所以現在都推行使用晶片紀錄的卡片,晶片位置是在正面左邊的位置上,取代由背面磁條內的帳戶資料,外觀上的差別就是在於存放資料的載具不同,而且晶片不受外部磁場影響,故不會消磁。一方面可以儲存比較多的數位資訊在裏頭,儲存和讀取都很方便,另一方面資訊加密的能力也比較強,讀取的限制也較多,像是自然人憑證、健保卡或是部分商店的會員卡。只要將卡片插入讀卡機,便會在對應的程式介面上秀出該有的資訊,這類資訊再以加密的方式以特殊封包格式在光纖線路中傳遞著,方便且快速。
卡片中間的夾層是白色,而且晶片是附著在底下(背面)那一張
正面(上面)的卡片只是挖個洞,讓下方的晶片露出來而已
八個資訊儲存區的反面就有八個小圓點,各自以一條細金屬線連接到快閃記憶體
接觸式的晶片卡在構造上儼然是一台小型電腦
晶片卡的資訊處理量相當龐大,所以應用面向就相當多元,可以是金融卡、信用卡、現金卡、儲值卡、會員卡、進出管理等功能的任意組合,能將消費型態整合在一張卡片上,就看發卡公司與異業結盟的程度。在最初申辦晶片卡時也會遇到密碼設定的程序,雖然規定使用6到12位的密碼是讓人傷腦筋的,但是增加了密碼長度也等同於增加使用安全性,離線時所輸入的密碼驗證正確,才能連線使用卡片,而不必擔心被冒用。
不過照片也只能拍照這樣而已,除了能力和技術不足以繼續破解以外,如果再繼續拆下去,郵局的人員就不會相信問題是出在卡片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