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南部去北部畢業旅行的學校,大概都會安排一站往淡水的行程,不論是淡水老街或是漁人碼頭,放眼所及的,不外乎魚酥、酸梅湯、阿給、魚丸及鐵蛋。我個人是推薦蝦薯餅,甜中帶辣、酥脆到極點的口感,讓人會忍不住一片接一片,手一直伸出去拿,嘴巴一直嚼不停,讓人欲罷不能。
不過經典的還是鐵蛋,這種硬中帶軟的蛋白質食品,靠著它的嚼勁兒,擄獲不少人的心。每每看到學生大包小包的帶回家孝敬自己(或父母),都會忍不住想告訴他們,不要吃太多,小心肥胖易上身。不過,我講的時候,沒什麼人理我,因為我只要一站出來,事實擺在眼前,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回到家邊吃鐵蛋,邊看電視,嘴巴邊動邊想著,好像可以拿它來做什麼事?好像…在哪裡看過它,就像當初苯環結構的發表者夢到蛇吃了自己的尾巴才恍然大悟般,我也想到了!
首先準備的材料是:一碟乾淨的白色盤子、牙籤數根
接下來就倒入兩個圓滾滾的鐵蛋,在沒有鍵結的情況下,原子非常自由
但是當這些不穩定的原子間形成鍵結,也會釋放出多餘的能量
形成較穩定的基態,便不易離開彼此
形成水分子時,鍵結之間的夾角也排列出來,但是問題出現了…
形成氨分子的三角錐狀時,鍵結之間的夾角比較小,但是問題同樣出現…
問題是什麼呢?看看甲烷就知道,分不出來哪個是碳原子,哪個是氫原子
所以在手邊沒有顏料幫鐵蛋上妝的情況下,變通的方式只能是…啃掉它
站在micponjj及zfang老師的肩膀上,我才能看得更遠。因此,我把夠硬的鐵蛋當作原子來看待,用牙籤當作鍵結,做出一些常見的分子,好處是比較不容易變形。邊吃邊玩,整包鐵蛋一下子就被摧殘殆盡。
我下次想要做這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