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8日

生活雜記-粉墨初登場


第一次幫南版寫了一些科學遊戲的實驗之後,接下來就是接下拍DVD的工作了。但是三個作者中,只有我硬著頭皮上台中的攝影棚去拋頭露面,其他的兩位先進(謝老師和泡泡龍老師)不是委託他人代打,就是忙到沒有出席編輯會議。不過這都是去2009年底的事了…

拍攝前幾天,都一直在背稿,所以雖然講出來的都是自己編寫過的內容,但是用寫的和用講的,完全是不一樣的感覺,所以過了好幾天結巴的日子。直到拍攝當天,並不是所有的稿子都背得很熟,所以在高鐵列車上就看到一個國中老師直盯著手中的那幾張白紙,嘴巴一直喃喃自語著。
棚外的兩台監視器,代表著兩台攝影機同步運作
導演可以在這個地方看到錄製的畫面效果,並隨時提供意見

早上九點到達高鐵台中烏日站,旋即被攝影公司接走。到達攝影棚之後,稍微分配一下拍攝順序之後,就開始一天的行程了。第一次被拍,對者鏡頭顯得超級不自然的,跟殭屍(僵硬的老師)沒啥兩樣。尤其是在第一個單元,拍到一半時就被導演喊「卡!」了,因為跟在背稿子的專治骨刺的中醫診所院長的廣告沒什麼兩樣,真的要盯著鏡頭還能侃侃而談還真是不容易。

當天拍攝的單元有分成物理和化學,各七個單元。原本的理想是穿插進行的,這樣就可以在物理單元拍攝的時候讓化學老師準備;在化學單元進行的時候,我就可以準備稿子和待會兒要上場的道具。
物理的七個單元,一個背包就解決了
最大的道具就是大型抽氣罐和A4大小的自製釘床而已

不過,錄了一、兩個單元之後,我的部分就比較順利些。因為壓力與浮力的教學演示是屬於物理的範疇,除非是天災人禍發生,不然應該都會成功的得到想要的效果才是。

但是化學可沒這麼簡單了,這些實驗要考慮到的因素很多,舉凡溫度、濃度甚至是溼度都是影響變化的原因之一,所以一直在嘗試最好的效果,錄完第一個單元後竟然是十二點半放飯的時間了。咦?不是有七個單元嗎?那要錄到什麼時候?

所以,雖然物理的部分我是以較輕鬆的心情完成接下來的部分(因為有種錄影的技巧叫做剪接),所以下午約莫三~四點就完成了。由於接下來的時間也不能離開錄影現場,所以就開始幫忙另一位夥伴做上場前的準備工作,舉凡桌上的實驗藥品儀器的擺放、收拾、善後與提醒,能做就盡量做。因為我心中還在想著,也許早一點錄完,還可以去買台中名產-「太陽餅和老婆餅」回家孝敬老婆。
這是碘鐘的反應改良版秒錶反應,在一瞬間就會讓碘和澱粉結合成深色溶液
讓原本透明澄清的外觀在約半分鐘後瞬間變黑

變化前後的溶液用可樂的瓶子來盛裝,更像是由白開水變成可口可樂一樣
標籤最好不要撕掉,才能達到暗示的效果

左邊這一瓶是焦亞硫酸鈉,右邊則是碘酸鉀
是這個氧化還原反應和反應速率差異實驗的要角

畢竟是人生的第一次,但又不能對著鏡頭俗氣地說:「媽~我上電視了!」後來真的沒事可做時,就安靜的在一旁當起打雜臨時工或是戰地記者,把有興趣的人、事、物通通用相機紀錄下來。其中最令我感到興趣的是光學的部分,和攝影大哥聊了一下,發現真的隔行如隔山,理論與實際是有一段距離的,靠的就是經驗和技術來彌補這段差距。
其實攝影棚不大,就跟一般的起居室一樣
簡單的佈置一下桌子和布幕,將冷氣關掉避免錄到雜音,就可以了

其他的光源也是很重要的,但這些光並不是直接照射在人或物品上
而是照在牆壁上,經過反射之後,讓環境中的背景光線明亮一些

燈罩四周也是以鏡面反射板包圍處理,這些面板可以調整角度
讓直線型燈管所發出的光線能夠集中並照射在要增亮的區域
但在小空間裡開久了,其實也會變熱源之一

有拍過婚紗的人就會知道這是反光板,但上面的摺皺使得光線不會過於集中在臉上
在攝影棚內若有這一塊的幫忙,人的臉上的光線就會柔和些,俗稱蘋果光

這是拍攝靜物的小技巧
其實有些部落格中的照片也是這樣拍出來的

沒想到最後大功告成時,竟然是這個時間了!晚上九點,這不就是早上進棚的時間嗎?在裡面折騰了整整十二個小時,我看導演、攝影師和南版的編輯臉都快僵掉了。趕著搭十點的高鐵回台南,在車廂內吃著應該在七點吃的便當,一放鬆下來,感覺真的又餓又累。希望今年八月中旬這次再進攝影棚時能一切順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