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1日

科學遊戲-壓力-我也可以很托里切利


適用對象
國中、小學生,推廣到教學示範研習亦可。

目的
大氣壓力是無形的力量,但是當學生面對看不見的力時,卻往往顯得不知所措,以為這一類知識和自己毫無關係。本項教具讓學生先在視覺上受到刺激,教師可以先以POE的教學模式先讓學生預測現象,再讓其觀察,最後省思建構並討論出屬於自己的知識。

平常在廚房或冰箱才會使用的真空抽氣罐,這次擔任了廚房科學的要角。歷史上的著名實驗也可以在教室內重現,不僅能讓學生觀察到壓力現象,更突破了以往教師教學的思維與瓶頸,所以配合著科學史的介紹,讓學生結合科學與人文,不再將理論與實務畫出鴻溝,這才是科學教師應該投入心力的教學模式。

製作及創新歷程
1、使用材料:真空抽氣罐組、燒杯、試管、紅墨水、棉花糖。
2、製作:
(1)教師講解測托里切利量大氣壓力的歷史小故事。
(2)在真空罐中置入一組托里切利模擬實驗器材(將裝有八分滿紅墨水的試管倒
   置在裝有水的燒杯中)。
(3)裝置完成後,可用棉花糖佈置在燒杯周圍,以吸引學生。
(4)開始抽氣時,可以要求學生觀察試管內水面的高度以及綿花糖體積的變化情
   形。
3、構思過程解說:
在接受周建和教授的指導後,知道了隔空脹破氣球等有趣實驗。但面對科工館的高達三層樓的托里切利裝置,卻讓我卻步。心想,鮮少有簡易裝置來演示當初著名的氣體壓力實驗,或者是學生僅可以知道零食包裝袋在高山上會膨脹,但如何在教室中演示呢?

於是蒐集了保存食物用的的真空抽氣罐組,加上一些實驗用的玻璃器材,和滴入方便觀察液面升降的紅墨水,於是得以將科學史和實驗結合在教室中。
簡單的實驗裝置圖,卻可表現出令人訝異的力量

有沒有發覺抽氣前後的差別?(左圖是抽氣前,右圖是抽氣後)

使用方法
依置入物質空間體積與材料特性的不同,在教室中演示氣壓變化的現象,藉由罐內逐漸接近真空狀態,使得水面及棉花糖隨之變化,更能吸引學生討論親眼所看到的現象。
好像在玩大家來找碴(左圖是抽氣前,右圖是抽氣後)

教具功能
1、融合科學與史哲,使理論與實際不致脫節。
2、藉著實體現象的展示,為實施大氣壓力教學的秘密武器。
3、讓學生經歷預測、觀察與解釋的過程,透過討論的過程,建立屬於自己與同儕
  的知識概念。
4、培育學生邏輯理解的能力,以最經濟的操弄與操作,達到符合教育部增進學生
  創造力的目的。
以上這些構想是當初就讀大學物理系時就有的,到現在已經十二年了吧,所以這個當初在高雄名佳美買的真空保鮮罐也跟了我十二年有了,當初買一個135元,這可不是看書學來的。雖然後來發現同一時間也有陳偉民老師出書介紹類似的實驗,像是周建和教授的街頭物理中的隔空脹破氣球,或是讓鬧鐘的聲音變小,這都是不用讓水沸騰而降低容器中氣壓的做法。
而做這實驗也可以用針筒或者是雙向打氣筒(自製抽氣機),內容物使用棉花糖和氣球效果也不錯,示範因密閉容器壓力減少,而使得試管內水面上升,且試管可以用滴管代替,這些都是可以更微型化的部分。
但是要注意的是:由於罐身是用塑膠材質做的,若是想加強演示效果而過分抽取罐中氣體,造成內部氣壓過低的話,可是會讓透明罐身被外界大氣壓力壓得向內變形哦~(自己抽得很快樂時一點感覺都沒有,這個現象還是學生發現後提醒的,經驗分享)

大家也可以參考zfang老師的大氣壓力~真空密封罐&酒瓶塞,她用心經營的部落格很豐富,連報紙都有推薦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