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6日

科學玩具-力學-黏球(黑白豬)


我把它叫做黏球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具有黏性的圓形物體,但是隨著造型的不同,「球」這個詞已經不能涵蓋所有造型了,所以有人管它叫做出氣蛋,雖然它也不是真的蛋,但的確手邊沒東西丟時,它會是個好選擇。
豬年所推出的黑白豬系列,已經過了四、五年了
當然它們也早已經壯烈成仁了

它摸起來軟軟的並具有黏性,可以附著在其他物體的表面上,雖然我不知道表面的黏膜是什麼做的,但是經驗提醒我,不要將它往油漆粉刷的牆壁上丟,而是要改丟在磁磚上,因為有一層黏黏的液體會殘留並滲入油漆中,留下洗刷不掉的痕跡,就像你埋首書堆沉思時,臉上的油脂印染在內頁上,很不好看的。

同時它也和氣球一樣,具有受力之後產生形變且可以回復原狀的彈性。如果將它丟在地上,它會在撞擊堅硬表面時發出一聲「啪」的撞擊聲響,攤成一片扁扁的「肉泥」,再藉由材質本身的彈性恢復力轉變回原狀。

這樣的材質和特性特別適合精力旺盛的小朋友,因此我就把上面那兩隻黑白豬交給家裡老大玩,讓他研發新玩法,共同為科學教育出一點力。就這樣夜以繼日、日以繼夜地玩弄(我認為可以用「夙夜匪懈」這句成語來描述,不懂是個人國文程度的問題,跟政治、黨派一點關係都沒有),終於在兩天的摧殘之下,一前一後地發出「啵」的悲鳴,流出肚子裡面的水,怪醫黑傑克來也沒辦法縫補。
這讓我很驚訝,這種材質也會有彈性疲乏的一天,雖然不像氣球一樣炸裂成大小不一的碎片,但是望著那一攤放射狀的水漬和站在一旁不知所措的小朋友(當時年僅六歲),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怎麼會這麼快?

後來曾經短暫地將它放在科學遊戲社的菜單當中,記得那時候是鼠年,所以老鼠的造型當然應景的出現,有黑的、白的,甚至是金色的,社員分發完若有剩下的就發給有興趣的老師,每個人都愛不釋手。

有一陣子還蠻流行這個的,曾經有一次去淡水老街逛,就在入口處附近的走道旁看到小販陳列在地上的塑膠布上販賣,由於造型還蠻多的,所以吸引了一些民眾的圍觀。老闆忙著示範如何玩這個玩具,但大多數人就是抱著純欣賞的角度,因為一個黏球是50元。盡量不表現出嚇死人的表情,心中暗自肘度,我在品美都可以用同樣的價錢買6個了,實在不用再在此增加觀光消費。

不過我在猜想,看看就走的民眾應該更願意掏錢買一旁老街裡的美食吧,不曉得有沒有人買鐵蛋來丟?淡水魚丸可以這樣嗎?心中一直浮現瀨尿牛丸的畫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