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思考過國三的電化學的課程該加進去哪些實作的課程,而要切入的第一個點無非就是電池。電池在國中課本裡面有提到但著墨不多,而且接近了基測,所以會讓很多老師在進度的壓力之下,僅帶著學生進行紙筆作業,進行兵推。
很多課程都是在人的問題,制度是死的,但思考是活的。同一件事也因為人的因素而有千千百百種變化,所以產出來的東西也是讓人眼花撩亂。電池就是這樣,到市面3C通路商店中去找找,掛在陳列架上的吊卡上的電池規格足以讓人無所適從,只能看型號來按圖索驥。
就拿最常見的、用途最廣的,就是底下的乾電池。之所以會選用乾電池作為入門,是因為比鋰電池容易拆解,便宜且方便取得,比起鹼性電池來說也較沒有危險性,所以1.5V的圓筒型和9V乾電池是最方便的材料。
乾電池裡面不是乾的,它的名稱來源是相對於濕電池來說
從側邊可以讀取到它的型號與電壓,這是第一眼應該要提醒學生注意的地方
第二個地方就是要看它的標示Dry Battery,的確是乾電池的直接翻譯
而Mercury Free則是標榜無汞,並不是續杯免費
最後要注意的是最佳使用期限,2007-02表示最好在2007年2月之前使用完畢
讀取完重要的資訊之後,其實就好像細細品味完一個人的外表,接下來當來是要把外衣脫掉,伸出貪婪的雙手…咦?我在寫什麼?其實就是預備拆掉外殼罷了。先把外包裝脫去除,很多沒有拆解過電池的人會認為那些有印上品名、標籤的外殼就是鋅殼,其實不是,而且這是蠻常見的迷思。
剝除外殼之後,會發現金屬底板自行脫落,裡面是另一個金屬圓筒
別急,這只是剛開始,還沒拆到重點部位呢
你所需要的工具有鉗子及工作手套,視情況還可能需要美工刀幫忙切開比較密合的部位。工作手套是防止手部與工具間的滑動,並保護皮膚不被銳利的金屬殼邊緣劃傷。使用鉗子夾住金屬圓筒的接縫處,再開始向同一個方向扭轉,慢慢地將金屬殼撕裂下來。
用鉗子即可將外殼剝除,剛開始映入眼簾的有塑膠墊、紙張
隨著拆解的過程,裡面的黑色物質會逐漸迸現
充當負極的殼是因為活性大而容易失去電子,進行的是氧化作用,所以就選擇了鋅,黑色的圓柱碳棒在眾多化學物質裡的作用只是當做惰性電極,正極的反應物是同為黑色的二氧化錳,只是國中課本並不是每一家都講得那麼細,所以並沒有特別強調這一點。
鋅殼的內層因為進行氧化反應,所以裡面的樣子是灰暗的,夾雜著小斑點
包覆在眾多化合物外的紙張有著分隔的效果
打開紙桶上方的塑膠墊,內部是黑漆漆的一片
塑膠墊的功能是隔絕正負極,而黑色的粉末狀(糊狀)則是電解質
逐漸將紙筒撕開,氯化銨等等電解質會以大小不同尺寸的成塊掉落
當撥掉一些之後,有根黑色的棒狀物逐漸出現
剝得漂亮的話,還可以完整的呈現出中空圓孔,圓孔的位置就是碳棒佔去的空間
拆解到最後只剩下正極的構造,在碳棒的周圍包圍著一層圓形的墊片
主要是要讓碳棒固定且附著在正極金屬圓板上
這一層半徑稍小於上方的塑膠墊的固定墊片也可以拆解下來
而正極中央有稍微凸起的圓點,即為乾電池的證明
這個拆解的動作大概需要十五至二十分鐘左右,但是後續可以延伸出很多相關課程。它的好處是隨著逐漸向內部探索,學生可以發現並用手觸摸內部的化學物質,不再只是從圖片中認識電池。這樣的活動也不花多少時間,但肯應讓人印象深刻,有工具和材料時,一定要拆來研究看看。不過要注意的是鹼性電池裡面裝的是強鹼性的電解液,千萬不要去拆它或毀損它哦!
老師您好,
回覆刪除請教一個問題
前陣子拆下碳鋅電池的碳棒當電極電解食塩水。使用很長時間之後,碳棒溶斷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您好:
刪除很神奇的發現耶,因為碳棒通常是當作惰性電極,用來傳遞電子,但本身不參與反應,所以能溶斷還是第一次聽到(或許是我孤陋寡聞)。
建議以相同的條件再做一次,如果仍是相同的結果,可以往科展探究的方向發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