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9日

生活雜記-對於商品化玩具的淺見


科學的價值在於解決人類的問題,其中不可或缺的正是實際面,也因為近代史的演進脫離不了科學史的演化,所以實作和應用一直是人類與科學溝通的橋樑。
泡泡遊戲組
這可以當做親子之間互動的遊戲,而且泡泡水用完了也可以試著自己調配
只要有洗碗精、水和甘油就行囉
(成本雖低但調配比例很重要)

坊間「商品化」的科學玩具,第一眼的視覺震撼尤為重要,正所謂外行的看熱鬧,內行的看門道,對於初探自然界奧秘的人而言,更能讓他們覺得科學有其必須學習的價值。價值性的高低不在於物品的外觀,而是在於其原理的應用是否貼近生活,是否可讓人親近。

像是熱情溫度計(液氣交換演示器)、伽利略溫度計及喝水鳥等等商品,當然也可以自行利用身邊的簡易材料自行製作。
高空消防隊
小時候的經典玩具,現在的版本足足有4呎高
雖然玩具做得很大,救火隊員也變大了,但我還是喜歡迷你版
可惜現在已經找不到桌上型的了

而且應用與理論這兩方面都能兼顧的教學策略才是最佳的、最能幫助學生的教學。教師有責任讓學生們發現學習科學其實能在生活上所衍生的用途,幫他們提一盞燈,照亮未來可以發展的方向。

除了在概念上的學習,更可以發揮在創作上,更可能培養科學創造力與驅動創意發散思考。市面上歷久不衰的商品其實不多,堪稱經典的教具更是屈指可數,但若身為科學教師的我們無法先體認科學的「美」與「真」,在身邊放一些典藏教具的話,那麼如何用實物來感動學生們呢? 
賽車軌道組
用來說明運動學中的位移與路徑
並且可以加上能量的轉換(電能、動能與位能)

以往伽利略透過觀察,利用擺的等時性製造出擺鐘,抑或研發出歷史上第一支溫度計(雖然準確度有待商確),到後代才問世的氣壓計等等。再者,戴維、愛迪生與斯旺等科學家發展出燈泡的歷史,也正是見證奇蹟的時刻。這些因為解決生活問題而不斷改良的商業化產品,都是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推動科技搖籃的雙手。

但是教師的薪水畢竟不能完全支付在教材教具上,而且學生現在仍是懵懵懂懂的養成階段,所以在教室中不太可能接觸到動輒數百萬的高階實驗儀器。所以坊間的商品或玩具,便是他們親近科學的利器,即使有的商品真的是商業化取向,但卻可以引領學生們發現知識的實用性,用商品或童玩介紹科學概念,是再好不過的了。
彈力投籃機
彈力位能的儲存與釋放
並且在介紹碰撞學說時派得上用場(足夠的能量與適當的方向)

享受這實作過程吧!偶爾停下來,看看前人留下的足跡,讓學生們面對自然課本不再是走馬看花,越看越花。以前的比喻是「給他魚吃,不如教他如何釣魚。」,時代進步了,之前進修時,高師大科教所的洪振方教授則是有個另類比喻:「駕著直昇機帶學生到山頂,還不如帶領著他們走上山頂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